全国政协委员傅军:建议国家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作者: 集团企业文化部
  • 时间: 2017-03-03
  • 来源: 凤凰网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及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效益严重下滑,出现了“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的现象。在企业普遍微利或面临亏损的窘境中,实体企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为此,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在2017年提交全国两会的提案聚焦实体经济加速“空心化”、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的问题,建议国家通过降低实体企业负担、特别是降低企业税负和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手段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提案全文: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及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效益严重下滑,出现了“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的现象。
       在普遍微利或面临亏损的窘境中,实体企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以新华联集团为例,我们在26年的创业发展中一直坚守着“厚植实业、报效国家”的发展宗旨。由于有色金属市场持续低迷,我们投资的矿产开采与冶炼业始终在亏损的泥潭徘徊。在“为老百姓建造买得起的好房子”的开发理念驱动下,我们开发的楼盘尽管性价比比较高,但房地产严控政策的持续出台,使得房地产市场趋冷,销售利润微薄。即使是位居行业龙头的化工制造企业,近年来经济效益也是大幅下降,利润率也只有百分之几。
       在实体经济加速“空心化”的同时,虚拟经济却是在插翅腾飞。由于投资时限短、回报率高,社会资本纷纷“脱实向虚”,众多企业不惜“弃实投虚”,让实体经济严重“失血”。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一直是中央的政策。为了提振实体经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纠正“重虚轻实”“脱实向虚”的倾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局。为此,国家应树立“实业立国”的战略思维,再下更大决心、再出更多硬招,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的负担,特别是要降低税负。目前,由于能源、原材料、运费、人力等价格不断上涨,实体企业的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同时,现实中名目较多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依然突出,不仅成为企业躲不开、绕不过的沉重负担,还给振兴实体经济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成种种羁绊。为此,建议国家在“六降一提一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力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会保险、财务、生产要素、物流等成本“组合拳”,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快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
       二、切实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但由于银行“嫌贫爱富”,70%的资金贷给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中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难度大,只好依靠民间借贷或者应急式短期贷款,进而背负高额融资成本,生存空间狭窄。为此,建议国家银监会尽快建立统筹兼顾银行服务质量、经营效益和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监管与考核体系,继续鼓励银行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持续让利,促进银行真正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本应是实体经济有效的助力,但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带来的只能是泡沫而不是繁荣。为此,建议国家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管,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视同仁、统筹规划,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完善虚拟经济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有序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又要坚决抑制虚拟经济盲目发展,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尤其要防止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同时,要强化制度约束与规范,坚决防止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
       四、引导和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国的绝大多数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一些企业实际上只是国外企业的生产车间,被发达国家所绑定或者控制,盈利水平和能力受到严重挤压,部分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碎片化”,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因此,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关键在存量,核心是创新。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还要依托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为此,建议国家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着力引导和推动实体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借助“工匠精神”创建一批被国内外市场接受与认同的知名品牌,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
       五、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组织保障。为更好地推动和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制定考核办法,推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还要抓好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严格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确保合理高效使用,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让广大企业了解政策、善用政策,着力优化实体经济存量,做大实体经济增量,提升实体经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