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总第236期

以使命与激情重塑诗和远方

  • 作者:集团企业文化部 李秀梅
  • 时间:2016-07-13
  • 来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诞生于长沙铜官窑一只瓷瓶上的情诗, 牵动着长沙铜官窑浮出历史地表,从时光的远方来到现世。新华联以重现繁华、重述历史的使命担当,在湘江畔重建铜官古镇。2016 年,对企业、对地方都有着非凡意义的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被确立为集团一号项目和省市区三级重点工程。
创造条件战天斗地
2016 年,集团要求新华联铜官窑项目全年开工75 万平方米,封顶60 万平方米。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 铜官新华联公司将今年确立为“建设年”,开足马力, 扫清障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铜官新华联公司强化工程节奏、精细管理,但并不是所有因素都是人力所能控制。今年工程施工受到了来自“上天的考验”,雨水之多是近几年之最,工地上常常是汪洋一片。但铜官新华联公司并没有听天由命,而是抱定使命必达的信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灵活机变,借鉴战时战术,建立起了自己的舟桥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工程到哪车就到哪,车到哪路就铺到哪。那些雨水和着汗水的日子里,“上天的考验”并没有挡住施工的步伐,在雨水最多的3—4 月, 50万立方米土方依然被运送到了工地。
分管工程建设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志刚说:“科学分解项目,明确责任计划,并将计划落实,且一抓到底,是我们在项目推进中坚持的原则,决不能含糊。”不仅如此,公司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也别出心裁。他们在“比、学、赶、超”的做法上有所创新,严格监控分包单位的工作进展与质量,并根据其月度排名重新分配工程量,优者增加,劣者压缩甚至淘汰。这种方式引起了分包单位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不讲情面的惩罚,当然还有温情的激励。公司奖励给优秀分包方一头猪的事,至今被工人们津津乐道。
在分工明确、落实到位、激励有效的同时,各环节的顺畅沟通也使工作事半功倍。“我手机里有两个微信群,一个是‘新华联施工群’,一个是‘内部工作群’。我要随时关注这里面的内容。”采访时,坐在记者对面的吴志刚不时关注着这两个微信群的动向。通过这个快捷的平台,相关人员都能及时进行信息共享,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
上半年,在多种不利条件下,铜官新华联公司堪称创造了奇迹。目前,项目一期的主要土方工程和环湖北桩基工程已完工,五星级酒店和铜官阁等区域桩基工程正在积极施工中。部分迁建老宅正在进行基础及木结构施工。
并肩作战兄弟连
前线冲锋陷阵必得有一个给力的后方补给,前后合力, 方能有力克敌。开发、合约预算、人力、财务等部门就是在后方为施工提供给养和支撑的部门。
上半年铜官新华联公司工程与开发两部门内外呼应、密切配合,为工程建设扫平了后顾之忧。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村民时常聚众阻工。开发部对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少数带头闹事者,则报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处理。“软硬兼施”有效解决了阻工问题,使项目建设真正实现了“百姓不阻工,内部不停工”。今年在耕补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开发部还主动公关,确保了五星级酒店、铜官阁等关键线路工程按时进场作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司合约预算部早早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工作状态。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开标29 场。合约预算部严格分解落实任务,不管在执行中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 都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为工程建设争取了时间。
招兵买马是今年公司人力资源部最大的任务,同时也是最具挑战的任务。为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员工需从年初的30 余人扩增到130 人。单单是人数的增加并不难,难的是要保证人员的质量,更难的是还要保证挖到那些“宝贝级”的古建大师。今年上半年,公司人力资源部共筛选简历1 万余份,面试近400 人,最终录取50 人,录取比例仅为12.5%。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钟柳坚持人才宁缺毋滥。她要求进入公司的人都能与岗位匹配,能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严格选拔和多方拓展渠道,招聘工作不但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需要,而且顺利突破了古建难点。
“人财不分家”,人力有了保障,财力也必须跟得上。公司财务部源源不断地向工程“输血”,6.5 亿元融资于今年5 月前已全部到位,为项目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铜官新华联公司董事长李建刚主导建立并严格执行的考评管理体系。公司实行公司、部门、个人三级计划管理体系,并将年度计划分解到月,对业务进行层层分解下达,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有考评、有反馈、有跟踪。业态如此复杂、体量如此庞大的工程能在多种不利条件下有效推进,考评管理体系功不可没。
那些可爱的人们
站在稍高处,远眺新华联铜官窑那片红色的工地,数十台打桩机、吊车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公司总经理傅济如数家珍地指点着哪里是五星级酒店、哪里是铜官阁。记者从他的眼神和言语中能感受到他对项目的深情和热烈期待。他是这个项目的亲历者和见证者。3 年前,傅济来到了还只有一个名字的铜官新华联公司。面对着还是一片农田的项目用地,他开始了“调规”之旅。经过3 年沉默而卓绝的努力,项目终于越过“生死线”, 迎来了开工。傅济每天处理完公务便会踏着一双专门为项目准备的短靴去往工地。他熟悉这里的每支施工队以及他们的工作进度。傅济的肤色已经与工人们相差无几。而比他更黑的,还有天天泡在工地上的工程部副经理王德山。“有事就找王德山” 已经成了工地上人们的日常用语。现场问题只要找到他,基本都会得到解决。即便不能解决的,他也会上报,做到事事必有回音。
工地上一片繁忙,背后不知多少人在为之提供着保障。长沙盛夏,在拥挤狭小、经常断电、空调失灵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汗流浃背的他们。公司副总经理兼开发部总监何鑫正在忙着开各种协调会,今年他所在部门的工作件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他看起来有点儿憔悴,据说前两天还在一边打点滴一边工作。坐在他对面的合约预算部总监文斌尽管妻子身怀六甲,但他仍然经常出差,即使不出差也常常要加班到深夜。他偶尔悄悄对朋友说:“很多时候都忘记家里还有个孕妇了,内心感觉很愧疚。”记者在公司还见到了考评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者——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杨超。这位表面沉默的工科男,一谈起工作却是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客观严谨。正是这样一位有力的执行者才使考评工作有效地推行开来。
铜官新华联公司之行,记者不仅看到了项目壮美的蓝图正在一桩一基地变成现实,更感受到了这支队伍团结进取、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他们是一群建功立业的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