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总第247期

走近俄罗斯

  • 作者:杨运辉
  • 时间:2017-07-17
  • 来源:

        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俄罗斯那样,虽没有亲身经历,却又似乎那般熟悉。它的城市、乡村、河流和湖泊,还有诗歌、小说、电影、绘画、歌曲和舞蹈,常让人情不自禁地回味与惦念。我心目中的俄罗斯,就是普希金的爱情诗,就是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就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和《天鹅湖》,就是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喀秋莎》《山楂树》独具风味的歌曲,就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扣人心弦的画面……那些启蒙时期的阅读和观影,让我认识了一个博大深沉、痛苦忧郁而又有些粗暴的灵魂,了解了这种叫做“俄罗斯”的像大地一般辽阔而又坚韧的精神。何时能走近这个神奇的国度,触摸它的脉搏、领略它的神韵,一直是我深藏于心的愿望。
        今年5 月上旬,欣逢集团第三十次董事局会议在圣彼得堡召开,我终于可以零距离接触俄罗斯。当迎着料峭的春风漫步在涅瓦大街,当乘着豪华的游轮畅游于风景如画的莫斯科河,我不禁默默地问自己:我是真的来到了普希金和列宁的故乡吗?!

沼泽地上的奇迹

        作为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位于大、小涅瓦河汇入芬兰湾入海口的三角洲。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凉的沼泽地。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岸边从瑞典人手中夺过一个叫“兔子岛”的小岛,并以之为起点,用数十年时间建起了新首都。此后,历代沙皇在这里不懈争权夺利,也招募来一批杰出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协力创造了非凡建筑与文化奇迹。200年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革命政权便把首都迁回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也改名“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之名被市民们无情地遗弃。于是该城名称及其相关事物绕着“革命”转了一圈,重回原点。
        圣彼得堡素有俄罗斯的“北方威尼斯”之称,由40多个岛屿组成,并由400多座桥梁紧密相连。水为这座城市赋予了许多灵气,也为它平添了不少柔情。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最古老的街道,始建于1710 年,长约4.5公里,两边集中了18-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诸如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教堂和名人故居等等。任凭岁月的雕琢,它们都风韵犹存、魅力四射。
        醉心于迷人的圣彼得堡,我们品尝了普希金文学咖啡馆的咖啡,观望了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游览了彼得保罗要塞、喀山大教堂、滴血教堂,欣赏了芭蕾舞表演,还重点领略了冬宫、夏宫与叶卡捷林娜宫的旷世风采。
        华美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这里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两度毁于大火而重建,现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一部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道享有盛名。馆内拥有300多万件藏品,均为来自本国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品,展示在400个展厅和陈列室里,展览线路加起来竟有30 公里之长,因而被称为“世界最长艺廊”。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我们为沙皇奢华的收藏而咂舌,更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而惊叹。每每看到精美的陶瓷藏品,见多识广的傅军总裁也忍不住驻足品评,还兴奋地提醒华联瓷业董事长许君奇近距离观看,希望能为企业产品的创新增添更多的灵感与创意。
        相比于冬宫的霸气,夏宫就显得秀美多了。据导游介绍,夏宫由彼得大帝于1714年开始亲自督造,又名彼得宫。它的主体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矗立在波罗的海之滨。因其豪华壮丽的建筑风格,夏宫也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也都在这里举行。夏宫最令人称道的还是殿前被叫作大瀑布的喷泉群。当我们穿越俄北大平原抵达夏宫时,园内数百喷泉正吐发盛开的水花,像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跳起迎宾舞蹈,蔚为壮观,倍感愉悦。
        虽是一代女皇,但出身于德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修建宫殿的气魄一点也不让须眉,光是外部装饰就用掉了100公斤黄金。叶卡捷琳娜宫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琥珀厅,一度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二战期间,德军曾盗走全部琥珀,使琥珀厅毁于一旦。为了恢复消失的奇迹,俄罗斯不惜拨重金予以重装,这才让世人再睹其超凡的风采。
        流连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我们从一幅幅价值连城的油画中也窥视了宫廷政治的冷漠与残酷。为了权力与财富,统治者们不惜抛弃亲情与友爱,导演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宫廷悲剧。然而,在时间的冲刷下,权柄与财富最终都归于尘土,王公贵族们的那些道不尽的爱恨情仇也被定格在静穆的画框里,任人指点与评说。
        历经3个多世纪的洗礼与积淀,圣彼得堡留存有数千座皇家和贵族的花园、宫殿、纪念碑、大型建筑、雕像、艺术园林与其它名胜古迹,“浓缩了俄罗斯的全部精华”,成为一颗真正意义的世界文化明珠。它的美丽与厚重非文字所能尽述,需要人们用眼与心去细细发掘、静静品味。

英雄辈出的城市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显得巨大、美丽而复杂。红色的克里姆林宫城墙塔楼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光,红场上的石子路经历了多少战争故事,色彩斑斓的洋葱顶教堂令人百看不厌。华灯初上时,特维尔大街便成了一条热闹的车河。深夜里剧院散场,莫斯科人意犹未尽地说笑着走进夜色之中。
        这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城市。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941 年,希特勒的闪电战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在天空中升起许多气球,阻挡德国飞机的轰炸,并且坚持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向希特勒宣告俄罗斯的英勇不屈。关于那场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已给人作了淋漓尽致的再现和诠释。
        战乱让莫斯科饱经了苦难,也成就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功勋卓著的朱可夫元帅便是群英榜上最亮丽的一位。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因而被视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其高大的青铜雕像就挺立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北面马涅什广场上。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一向高调的将军晚年最终受到赫鲁晓夫的打压而黯然神伤。
        更多的俄罗斯英雄长眠于红场附近的无名烈士陵园,抑或供奉在环境优美的新圣女公墓。听导游介绍说,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起初是教会和贵族的墓地。自1923年起,该墓地成为名人公墓,埋葬着20000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和精英。在宽广的墓地内,各类卫国英雄的墓碑随处可见。这里有战功显赫的将军,有著名的女英雄卓娅,还有年仅8岁的诱敌小英雄。他们的墓碑都与位高权重的总统和声名远播的艺术家墓碑一起,不分尊卑贵贱地静立在艳阳朗照的草地上,让后人去点评他们的历史功绩与贡献。

自负而不屈的国度

        地大物博是俄罗斯的两大优势:地大可以让他们从容地规划、发展城市建设,而物博则使他们具有在工业、科技、军事领域突飞猛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凭借军事优势,手握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指东打西,让邻国为之气短。因此,尽管有这样那样颜色的“革命”,俄罗斯仍然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无形的盟主,其民众也因此有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到访俄罗斯之前,我就听说这里的人民因苏联解体而变得很是困顿,更因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而举步维艰。然而,当我们走进著名的古姆商场和普通的超市时,却看不到物资短缺、“民不聊生”的迹象。不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市场繁荣,供应丰富。在普京的持续强势推进下,整个俄罗斯社会已度过经济“寒冬”,正呈现出一个大国崛起和昌盛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绿色,以蓝天、白云和清澈河流为标志的良好环境,丰厚的科技人文积累,加上那广袤丰饶的国土、绵延起伏的森林以及似乎取之不竭的矿藏……俄罗斯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在乘车前往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路上,我眷恋地回望俄罗斯的蓝天、绿树和建筑,也在心底轻声呼唤:别了,俄罗斯!我们带走的不只是关于风景名胜与文化艺术的美好记忆,还有关于英雄城市、剽悍民族的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者系集团高级助理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