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创新驱动,打造“两个替代、智能制造”新引擎

  • 作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岳集团董事长 张建宏
  • 时间:2017-11-08
  • 来源:

       东岳集团牢牢把握“创新驱动”主线,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创新等系列创新工程,着力打造“两个替代”和“智能制造”新引擎,使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全面提升。东岳在连续两年实现主要经营指标“双超”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同比分别实现了34%、159%和45%的大幅度增长。

打造高新技术核心产业链

       “两个替代”即在氟硅材料高端领域实施国产化替代,将国外同行企业同类产品挤出国内市场;以优良的氟硅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东岳打造的离子膜产业链、聚四氟乙烯产业链、聚偏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胶、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有机硅混炼胶、有机硅密封胶、有机硅硅油、制冷剂 R32、四氟丙烯新型制冷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产业链等12条氟硅高新技术核心产业链是 “两个替代”的基石,构成了企业的核心价值链、效益链。
       东岳通过技术创新,使 100个主导产品成为“两个替代”的“铁拳”,使“两张膜”从“科技名片”转化为“效益增长点”。氯碱离子膜突破国外同行企业围追堵截,已成功应用于营创三征、苏化集团等近20家氯碱企业。氢燃料电池膜将用于奔驰的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东岳牵手中科院在军民融合领域破题,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联合开发的全氟聚醚航天润滑油,将替代国外产品直接配套我国航天工程。东岳的聚四氟乙烯DF-16A 和 DF-18A 替代国外材料已应用于复兴号高铁的高强度耐磨板。
       东岳通过创新模式,使“专供料”成为“两个替代”的“秘密武器”。“专供料”是在对客户下游产品应用性能、其使用的产品分析的基础上,专门一对一地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这类产品比原产品质量更优,对客户生产线适应和符合性更强,对客户产品应用质量更有保障。

推动“学台塑”管理的革命

       自2012年开始,东岳集团推动了以智能信息化提升为核心的“学台塑”管理的自我革命。利用两年多时间,东岳对信息管控和装置自动化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东岳由传统生产控制模式向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变,由高耗能发展模式向绿色节能制造模式转变,由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信息化、协同化、智慧化模式转变。2016年,东岳集团跻身全国63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企业。
       这次管理的自我革命,是东岳从肌体到灵魂的重塑。东岳组织机构得以大削减、大合并,人力资源得以大幅度精简优化,装置得以在平稳运行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物耗、能耗,智能信息化成为安全环保的稳定器,使企业安全环保水平迅速提升,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伤亡以及100%环保达标排放的目标。公司还建立了“保”“运”分离的“保养中心”,使设备故障率和维修费用各降低了50%以上。
       通过学台塑,东岳信息化自动化管控能力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保障了公司生产装置高效运行。去年,公司装置平均开车率达96%,同比提高了17%,而单位产品电耗、汽耗同比分别下降7.89%和6.69%。

建设大、强、美的新东岳

       发展到今天,行业龙头的接力棒已交到东岳手中。东岳一定要珍惜这一机遇,做出无愧于行业、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努力建设一个大、强、美的新东岳。
       “大”指东岳要向千亿氟硅产业园区迈进,积极推动规划投资50亿元的核心产业链扩张和提升项目,同时加快全球兼并收购。
       “强”是指东岳要做到体制机制活力强、技术实力强、智能信息化控制力强。东岳要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持续将核心管理人员和高级研发、专业人才通过股权、期权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使所有者和经营者成为稳定的共同体。同时,要走产品差异化竞争之路,就需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为此,东岳要建立健全研发体系,不惜重金挖人才;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手建设自己的设计院和关键设备加工厂。东岳为了增强智能信息化控制力,正在全面实施智能信息化十大工程,以尽快打通智能信息化所有管理脉络,力争成为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标杆企业。
       “美”是指东岳要统一封闭园区,拆除原公司院墙和无用设施,腾土地、搞绿化、建水系,完善配套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标志性园区。
       我们要将东岳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智能信息化、有着更强竞争力的新东岳,同时也是一个一步一景的新东岳,一个彻底颠覆工厂和化工企业概念的新东岳,一个令人尊敬、令自己内心满足的大、强、美的新东岳。 (本文系作者在集团2017年总经理高级培训班上的报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