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总第264期

拈花小镇:不靠门票也能生存

  • 作者:
  • 时间:2018-11-08
  • 来源:

       “无中生有、有中生好、好中生优”是灵山发展的路径。灵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吴国平说,灵山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景区,市场需要什么,就打造什么,而且要打造其他人模仿不出来的产品、世界级精品。
       把握市场需求
       以前,人们一提到无锡、太湖就会想到鼋头渚和灵山大佛。很多年轻人去过一次灵山大佛后就不太想去第二次了。面对这种困境,灵山集团的核心团队心知肚明又有点束手无策。灵山胜境景区为此经历了三期更新迭代:一期的灵山大佛、二期的九龙灌浴、三期的梵宫。可是,这些都没有在旅游界掀起大风浪。普通人提到灵山,依旧只是想到大佛。真正打破这一困局的是拈花小镇的诞生。拈花小镇为什么能红?
       第一,它把准了时代脉搏。现在的人已厌倦了简单的到此一游。他们想去个风景美的地方,洗洗眼睛,放空心灵。这表明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了休闲度假时代。拈花小镇抓住了这一需求,一炮走红。第二,它找对了消费人群。灵山景区周边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产阶级旅游的需求已经从追求性价比发展到追求“情怀美感”和“心灵回归”等更偏精神层次的需求。第三,它首创独一家。灵山以文化起家,从佛教文化中找到一个字——禅,把禅演变成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灵山集团打造了“佛文化+ 度假= 禅意生活方式+ 心灵度假目的地”,从单一的观光满足视觉的表面需求到全方位实现精神需求,从洗礼式信仰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工作压力巨大的中产阶级,可以到这里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乐起来。
       “拈花”二字来自于佛教经典当中“拈花微笑”,寓意让所有人快乐起来。拈花小镇从建筑到景观,一切都围绕“禅意旅居目的地”这一主题来打造。
       精心设计产品
       拈花小镇是怎么建起来的?拈花小镇主打的是一步一景,全面体现禅意主题景观效果。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都体现着建造的美感、精致与精细。
       分布于拈花小镇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或许是最不起眼的,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苔藓受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大面积移植成活。为此,他们专门设立了一个苔藓基地,将入选的苔藓植入拈花湾的泥土,并安排一位农学专家带领团队悉心照料呵护。1 个月过去,5公斤的入选苔藓死了大半。另换其它山区的苔藓再来,3 个月过去,这次大部分活下来了。放大移植量再试,又是3 个月过去,这次全部活了。接下来将大面积的苔藓移植到拈花湾每个庭院中去,每片巴掌大的苔藓都要整三次地、浇三遍水,一块桌面大的苔藓,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6 个月后,苔藓在拈花湾“安家落户”,鲜活疏朗,禅趣盎然。
       不仅是苔藓,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他们在全球选择了20 多种天然材料,整合了18 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前前后后“折腾”了13个月,最终找到了两种既牢固耐用又美观的天然材料。原本最简单的庭院竹篱笆搭建,在拈花湾共需使用29 种标准工具。
       拈花小镇在建造的过程中,每一处景观都是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来做。总设计师吴国平断言称,“外人学不去拈花湾”。可见其打造用心之深。
       注重活动营销
       拈花小镇在打造了美轮美奂的静态景致后,还增加了许多活动运营,也成为了一大特色,把游客留下来。
       首先是全龄层的特色活动——禅行。禅行活动运用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水幕电影和全息投影技术)及舞台表演艺术。内容为水幕表演、一苇渡江、莲花塔亮塔仪式、花开五叶水上表演等。
       其次是以都市白领为主要对象的禅修。举行抄经、禅食活动,让人们切身体会禅文化,加深对“禅”的领悟。
       第三是亲子互动体验。举办暑期亲子活动,如萌宝趣味闯关、魔力泡泡秀,彩塑泥玩,带娃学做茶艺师等。
       此外,景区还举行全时段旅游活动营销,不定时不定期地举行各式免费活动。欢喜抄经、七彩浮沙、静雅花道、风雅陶笛、本源茶道等活动让游客乐此不疲。(根据《揭秘:不靠门票,0 到6 亿“拈花湾小镇”的逆袭之路!》等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