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总第269期

坚定改革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

  • 作者:
  • 时间:2019-04-10
  • 来源:

       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05 次出现“改革”一词,也赢得了58 次掌声。他的报告关民生、接地气、有干货, 切实体现出“政府干的,就是百姓盼的”这一宗旨。作为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新华联非常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现本报对减税降费、融资问题、新旧动能转换、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几个与新华联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加以解读,与读者分享。

       减税降费激发经济活力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数字格外亮眼: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 万亿元。无疑,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个减税降费的“大礼包”。那么这个大礼包要如何不打折扣地送到企业手中呢? 国家在财政政策上做好“加减乘除”,方能加力提效,助力经济稳健前行。
       做好“乘法”就是要“放水养鱼”, 用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国家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更好地引导企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去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22 万亿元, 今年将继续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重点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
       做好“减法”就是政府要节用裕民, 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 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 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 以上,“三公” 经费再压减3% 左右,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地方财政要比照中央的做法, 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把省下的钱重点用于保障民生支出,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除法”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做好预算绩效监控,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今年全年,国家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近2 万亿元。相关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将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 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在降费方面, 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明显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各地可降到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稳岗和社保补贴力度。
       细看近2 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餐”, 增值税改革无疑是其中的“主菜”,而实体经济则是这道“主菜”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 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 的税率降至9%;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 万亿元。”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减税降费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安排。报告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到了企业的心坎上, 回应了社会各界期待。大规模减税降费直击实体经济痛点和难点,彰显公平和效率, 在为实体经济减负的同时,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 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这两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专业人士认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信贷投放存在梗阻。从央行层面讲,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应采取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等多项举措。
       银行的激励考核机制是制约信贷资源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原因之一。所以,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 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相关部门应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民企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融资环境。
       培育壮大新动能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阶段。2019 年提出GDP 增长的预期目标为6%—6.5%, 就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预留出更多的空间,以便各个地方将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其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中国经济要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作为根本出路,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改革。
       在这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扶持措施,是非常及时的政策“红包雨”, 对新旧动能的转换和新经济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 以上。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主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推动,而这一举措将降低企业成本,有助于创造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一方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要尽量克制地、谨慎地使用行政干预手段,更多地依靠市场。
       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特别是对三大战略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明确的战略要求和部署。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态势。根据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实际, 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战略措施,强化“五大效应”,即同城效应、协同效应、创新效应、聚核效应、网络效应;优化重塑区域发展网络结构,强化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信息一体化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协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粤港澳携手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项目已签署协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不断深化;着手建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共建共享机制,允许港澳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使用相关资金, 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内地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强化三地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显著,这是大湾区建设的先手棋。2018 年10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澳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模式,使珠江东西两岸联系更加紧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标志着香港融入全国高铁网络。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使大湾区主要城市1 小时通达正在成为现实。
       着力破除要素流动障碍,这是大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粤港澳三地加强协作,在主要陆路口岸增加自助查验通道, 扩展口岸功能,推进更多口岸实行24 小时通关,显著提高居民往来便利化程度。
       居民获得感不断提高,这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粤港澳三地积极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衔接,推动降低手机长途话费和漫游费,为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创新共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合作平台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深圳前海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和企业等高端要素加速聚集,珠海横琴加快推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广州南沙扎实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
       可以预期,随着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们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根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