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总第275期

中江书院:日月重光 , 薪火相传

  • 作者:芜湖新华联文旅分公司文创产业中心总监 程序
  • 时间:2019-10-10
  • 来源:

  荀子有言:“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美俗是当代书院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为延续文脉而重建的中江书院在担起当代使命的同时也当承继传统书院的经验与智慧。这无疑对徽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书院之变迁

  芜湖中江书院经历了书院、学堂、中学之变,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沧桑,但始终薪火相传,文脉相续,在芜湖的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该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 年)。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军攻入芜湖,书院毁于战火。光绪年间,书院移址。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书院改为皖南中学堂,后迁至赭山,又更名为皖江中学堂。书院解放前为安徽省立一中,解放后为芜湖一中。
在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中,书院走出了许多知名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曾于1905 年在皖江中学堂担任监督(校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曾在皖江中学堂执教。著名教育家刘希平,“十月革命”思想的传播者高语罕,革命家恽代英、沈泽民,左翼作家蒋光慈,北伐名将曹渊,红学家吴组缃等也都在芜湖一中的历史上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新中国诞生后,芜湖一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中国著名数学家钟家庆(56 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54 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65 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72 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55届校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唐贤明将军(67 届校友)等。除此以外,芜湖一中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干部和专家、学者等社会精英,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建书院的初心

  2016 年,新华联集团于安徽芜湖鸠兹古镇重建中江书院。其初心是不但要传承文脉和思想,而且还要让文化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傅军总裁在集团 2019 年半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曾说道:“鸠兹古镇是一个充分反映徽文化的经典徽派古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绽放出无限的光彩。特别是中江书院的建造与运营,将在中国文化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敢自信地讲,中江书院是一个杰作,将后无来者。”
新华联重建的中江书院,并不只是一个精美的建筑群,还要塑造它的文化灵魂。新华联将秉承传统书院的精神与办学理念,继承传统书院制度与规范中的精华,以虔敬之心,把今天的中江书院办成当代人立志悟道、修身养德的场所,使它恢复社会教化功能。
复兴中江书院正是新华联响应国家号召,以文化为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身体力行。

  新时代书院诞生

  新华联集团历时 3 年,终于在芜湖鸠兹古镇完成了中江书院的复建工作。复建的中江书院占地 12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440 平方米,由 21 栋徽派古建筑组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书院古建筑群。中江书院集“瓦、壁、墙、雕、亭、榭、廊、楼”于一身。院中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层次丰富,极具功能性和观赏性。
中江书院不仅仅是文化景点和历史展陈的博物馆,还是一个新的文化平台、文化品牌、文化名片。2019 年 6 月 15 日,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和学者走进鸠兹古镇,在这里召开了芜湖中江书院专题研讨暨全市第六批课题文化研究工作推进会。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就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出中江书院的价值提出了宝贵意见。专家们提出:重建的中江书院应与教育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书院以追求“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为目标,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着眼于当下,以文化人,服务社会,汇集天下有智之士,探索现代书院新模式。书院将多种文化兼收并蓄,通过讲堂、传习、藏书、戏曲、游学、文创、展馆等呈现不同功能。书院还将聘请多个领域的大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拜孔子”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此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江书院将成为国学传承基地、徽文化展示基地,让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活化经典、启承布道的活动中来,以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里还将成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是论坛、峰会、年会、交流会的理想会址。
复建的中江书院带着历史的斑驳光影沐浴在新时代的明媚阳光下,厚重里透着新意与生机。它将让沉积在历史中的文化历久弥新,散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