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联:20年铸就多元化标杆

  • AUTHOR: 辜璟
  • Data: 2010-10-28
  • Source: 中华工商时报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成就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新华联多元化经营的迷人风采。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际贸易型企业,何以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一次次华丽转身,倾心演绎化蛹成蝶的精彩?一个崛起于三湘大地、驰骋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多元化企业,何以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娴熟地驾驭创新的马车,把一个个品牌叫得山响?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何以在短短20年间将1000美元快速裂变为200个亿,纵情抒写实业报国的篇章?
  10月16日,面对记者的好奇和追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总裁傅军坦言:“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新华联的长足发展;没有多元化的经营,也就没有新华联的快速崛起。”
  企业多元化的选择与实施,一直备受学界与业界的质疑和诟病,然而新华联集团20年来创造的多元化传奇,却以不争的事实,让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事实胜于雄辩,而数字是对业绩的最好诠释:
  历经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华联集团目前的总资产已超过180亿元,拥有员工35000余人,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达到60余家,其中控股、参股上市公司有6家,中国驰名商标多达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有2个,技术专利在1000项以上。在新华联集团的品牌家族中,东岳化工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和聚四氟乙烯的规模、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均雄居世界第一;华联陶瓷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也名列行业前茅;金六福系列酒的销售业绩近10年来始终保持中国白酒新品牌第一的记录;科茂化工当之无愧地成为松香树脂行业的龙头企业;新华联房产也以突出的性价比优势享誉首都房地产市场。殊为不易的是,新华联创立至今20年一直盈利,从没间断。即便是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0年,新华联集团的营业收入也可望达到230亿元,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
  回望20年的创业发展之路,新华联正是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文化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风帆,以创新为动力,才在不进则退的市场博弈中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财富凯歌。

多元发展 打造过硬品质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改革开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与思路,更带来了无限的期待和机遇。面对诱人的市场“蛋糕”,新华联人以“坚忍不拔、进取不止”的企业精神,一次次果断出击,赢得了众多的发展良机,使企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
  20年前,胸怀实业报国梦想的傅军离妻别子,只身远赴南洋掘金,由国际贸易起步,凭诚信和执着悄然拉开了新华联多元化的序幕。
  1992年,小平南巡为中国沉闷的市场经济刮起了一股扑面春风。新华联审时度势,从国际贸易中抽出资金,适时投身热潮迭起的北海房地产市场。从此,新华联集团一发而不可收,由小到大,由南到北,从精品住宅到商业地产,从工业园区到星级酒店,先后开发了新华联家园、新华联锦园、北京青年城、新华联丽港、新华联丽景、新华联国际等近20个中高档楼盘,建筑面积在500万平方米以上。新华联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紧抓城镇化机遇,以北京为基点,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使新华联房产享誉市场、广播口碑,成为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
  1994年,众多企业举步维艰,饮誉全球的“醴陵陶瓷”也蒙上了“夕阳”之色。傅军总裁慧眼识商机,牢牢抓住了醴陵市嘉树乡陶瓷厂的经营权。随着企业体制和经营方式的脱胎换骨,华联瓷业快速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一跃而为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的“领头羊”,进而成为宜家、沃尔玛、家乐福、雀巢等世界商业巨头的战略合作伙伴。
  尝到了资源整合的甜头,1996年,新华联集团又果断向东岳化工和解放军7319工厂等两家企业伸出了橄榄枝。东岳化工归于新华联旗下后,迅速依托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等高科技平台,合作研发出绿色制冷剂和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含量产品,抢占市场的桥头堡,快速成为氟化工行业的“巨无霸”;长丰集团则引进日本三菱汽车制造技术,成功开发出猎豹越野车,被业内誉为“越野车之王”。随后不久,新华联又参股30%,与长丰集团合资在安徽成立长丰扬子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皮卡汽车。
  借助中国白酒龙头五粮液的存量资本,1998年,新华联集团又不失时机地涉足白酒贸易业。通过导入OEM商业模式,并注入深厚的福文化,新华联又将“金六福酒”快速打造成“中国人的福酒”。
  随着国家公用设施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开放,新华联敏锐意识到城市管道燃气将是一块新的大蛋糕。2003年6月,集团强势进军城市管道燃气领域,先后在山东、湖南、青海、浙江、河北、江西、辽宁等地10余个城市投资开发建设。为了做大做强燃气板块,新华联于2007年成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与美国AEI能源公司携手征战中国城市管道燃气市场。
  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发展机遇,新华联依然按捺不住自己扩张的冲动。在“国退民进”的热潮中先后兼并了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湖南邵阳市酒厂、青海格尔木燃气、娄底燃气、安徽临水酒厂等11家国有企业。通过移植文化和优化机制,新华联很快使一家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仅如此,新华联集团还顺应国家的产业政策,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先后参股长沙银行、天津滨海银行和宁夏银行,成为其第二或第三大股东;大胆涉足矿产资源领域,分别在新疆、江西、湖南、河南、陕西、广东、刚果(金)、赞比亚、秘鲁、印尼等地插上了新华联的旗帜。
  一次次抢抓发展机遇,新华联成功实现了由单一贸易到多元发展的华丽转身。通过与巨人同行,新华联使自己也成为了巨人,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响当当的行业知名品牌,连续6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100强的行列。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驱力,也是决胜市场的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搏击中快人半拍、引领潮头,新华联将“创新与学习在每一天”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并借助强大的创新优势支撑产品换代升级。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岳化工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1998年初,臭氧层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东岳化工马上把自主创新的目标瞄准了绿色制冷剂的研发。1998年底,公司联手清华大学,组建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开发出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并很快实现产业化,彻底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这种绿色环保制冷剂综合环境性能好,于2001年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东岳化工在离子膜这一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实现国产化替代,更是被称为“打破了数十年美国、日本的技术垄断,对中国氯碱行业、燃料电池和未来新能源革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也正因为此,该项技术已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并列入国务院“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成为全国12个重大科研项目之一。基于东岳化工在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李源潮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往企业视察指导工作,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不断突破,继续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凭借强大的创新优势和市场影响,“东岳联邦”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东岳研究院拥有7个博士、近100个硕士和学士,已挂牌博士后工作站,并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孵化器。
  华联瓷业也是凭借持续创新而做大做强的典范企业。16年前,该公司还只是一家年产值近1500万元的乡办企业。为了引领市场,华联瓷业始终坚持“新产品引路”的策略。从普通色釉、无光釉、裂纹釉到窑变釉,从单色、双色到多色,从烤花、彩绘到泥绘,从单杯、单碟、单壶到日式、中式、欧式系列产品,从低温炻瓷、中温炻瓷、耐热瓷到高温白瓷,华联瓷业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第九十六届广交会上,华联瓷业开发的红土坯料配方、镉硒大红釉、中温裂纹釉等产品被业界称为“NumberOne”;在第九十七届广交会上,公司新开发的红纹釉、包裹釉更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低温炻瓷的概念,在高温烧成时进一步从材质上突破了大配套、大器型的烧成难度。华联瓷业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收入占到了全年总收入的50%以上。而保持这一比例的秘诀就是因为公司有一个由近300个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陶瓷研究所。目前,华联陶瓷研究所已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打造“绿色健康陶瓷”和“文化陶瓷”,华联瓷业始终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金六福”原本是一家白酒销售代理公司,并不生产一滴白酒。为了让金六福“与巨人同行”,新华联采用OEM模式与五粮液“联姻”。于是,金六福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五粮液也释放了产能,强强联手,实现了互利双赢。
  通过模式创新,从1998年12月第一瓶“五星”金六福白酒在五粮液酒厂下线,新华联只用短短3年时间,就使金六福酒的销售做到了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2004年6月,“金六福酒”也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除了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新华联集团还在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早在2005年,新华联就喊出了“耕者有其田、经营者有其股”的口号,通过推行三次大的员工持股计划,让近300名高管人员和骨干员工持有集团股份,使员工与企业真正结成价值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了科学评估员工的价值和贡献,新华联在10余年前就引进了先进的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方式,充分体现“注重结果、绩效至上”的核心理念。通过制定实施“三重三快五更”的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决策、预算、审计、考核等六大管理机制,新华联初步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的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始终运行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持续创新使新华联众多产业引领行业潮头,也使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人为本,锻造激情团队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计划经济的“铁交椅”“铁饭碗”曾束缚住无数人的手脚,扼杀了鲜活的创造力。改革开放的阵阵春雷,击破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彻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市场经济的全新观念有如八面来风,让人们拍手称快、跃跃欲试。
  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新华联更是激情拥抱市场经济的崭新机制,急切展示民营企业的优势与活力。
  20年来,新华联始终将员工当作企业的第一资本,大力倡导“让价值创造者分享价值、让事业成功者分享成功”的发展理念,通过“用发展吸引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业绩考核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为员工搭建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广阔平台,激励每个员工去挖掘潜能、不懈创造。
  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新华联为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努力创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公司采取公开选拔、竞聘上岗、轮岗交流等措施,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强对管理者尤其是青年管理者的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并设立“集团一二三人才工程”和“集团成才奖励基金”,对技术能手和学习标兵给予大力表彰。
  新华联还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职业提升当作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全员性、全程性的培训,不懈创建学习型企业。公司于2002年投入5000万元巨资,兴建了总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的新华联培训中心,用于企业内部培训。公司于2006年11月成立了新华联管理学院,每年拨付600万元以上的培训费用。20年来,集团已对员工进行了近10万人次的培训,为构建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员工开拓新视野、接受新理念,公司每年分批派出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出国考察,或到国内外一流学府学习深造。近年来,公司共派出数百人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交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著名学府进修学习。
  新华联还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先后设立了“创业功勋奖”“优秀管理奖”“理财能手奖”“营销金牛奖”“创新进步奖”“最佳服务奖”“人才伯乐奖”“杰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等10余个奖项,每年组织为期一周的“新华联功勋之旅”活动,在10年前就创建了“新华联集团积分奖励俱乐部”,让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员工有荣誉、有地位、有尊严、有奖金。
  为了让企业内不幸遭遇天灾人祸的员工得到及时救助,公司于2002年6月设立了“新华联集团爱心基金”,向困难员工及家属一次性发放3000元到50000元不等的爱心援助金。各下属企业也先后成立了相关援助机构,为弱势群体与困难员工排忧解难。近年来,集团累计为“爱心基金”注入500万元资金,为数以百计的困难员工发放爱心基金近300万元。
  正是不遗余力地优化机制、有效激励,新华联才使员工以工作为乐、视企业为家,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企业不断创造经营奇迹。

勇担责任,赢得广泛尊重

  为富且仁、义利并举,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也是企业发展的长青之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让新华联人清醒地意识到,企业不仅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更是承载责任的社会细胞。
  20年来,新华联以“厚植实业、开启财富、承载责任、报效国家”为己任,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
  为了支教助学,新华联近年来累计捐赠近3000万元,用于改造湖南、山东、新疆、江西、北京等地学校的办学条件,奖励优秀教师与学生。
  为了扶贫救困,新华联积极向灾区捐赠善款,参与灾后重建。2003年“非典”期间,集团向北京通州区捐款100万元;2006年南方发生特大水灾,集团向湖南灾区累计捐款530万元;2008年初南方发生特大冰灾,集团向湖南灾区累计捐款1350万元;2008年5月,四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集团向四川等灾区累计捐款550万元;2009年,集团向北京科教事业捐款550万元;2010年上半年,集团又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
  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新华联每年招收近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近年来还安置了8000名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户种植葡萄、青稞、水稻等经济作物,间接带动近10万农户发家致富。此外,新华联还为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捐资1000万元以上,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累计捐资近2000万元。
  为了建立慈善捐赠的长效机制,新华联集团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捐赠1000万元创立新华联-协和医学奖励基金,积极推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新华联又捐赠4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用于设立中南大学-新华联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奖励基金,每年资助15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1000万元用于设立海军总医院新华联干细胞研究中心,为脑瘫患者解除痛苦;1000万元用于创建醴陵市陶瓷博物馆,大力弘扬千年瓷都文化。
  新华联不仅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的感恩活动,还特别注重参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其旗下核心企业东岳化工与日本新日铁、三菱商事合作的清洁生产机制(CDM)项目是全球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之一,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010万吨,相当于在地球上种植了54亿棵毛竹。为了杜绝选矿厂的水污染,新华联在商洛德丰进行尾矿处理时,不惜增加1500万元,修建一条长达1公里的山体排放尾矿隧道,将尾矿库工程修建在沙河子王山村,确保商洛城市饮用水的安全。
  新华联乐施好善和注重节能减排的义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也获得了各级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大力表彰,先后被评为“首都十大功勋企业”“优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十大慈善企业”“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20年发展的崭新起点上,新华联依旧激情澎湃、英姿勃发。为了抢抓更多的机遇、应对更大的挑战,新华联又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集团将继续坚守“厚植实业、持续创新、多元发展”的原则,优先推进人才战略、资本战略和品牌战略,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力争在2020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拥有10家以上上市公司、打造10个以上的过硬品牌,以赢得社会的更多尊重。